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站长QQ:1575389080
立即注册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!connect_header_login!

!connect_header_login_tip!

搜索
医书网 医书网 中医 查看内容

本科西医我却中医自学6年,说说我选择学中医前的一段神奇经历

2018-10-12 20:07| 发布者: 管理员| 查看: 1223| 评论: 0

放大 缩小
简介:中医自学6年,目前中医研究生,本科西医。选择学中医也是很神奇的一段经历,暂且不表。之所以能从零开始,走到现在,并且坚定不移的往下走,就是因为见识了太多中医神奇的疗效了。因为有效的案例实在太多了,就拿最 ...

中医自学6年,目前中医研究生,本科西医。选择学中医也是很神奇的一段经历,暂且不表。之所以能从零开始,走到现在,并且坚定不移的往下走,就是因为见识了太多中医神奇的疗效了。因为有效的案例实在太多了,就拿最近的,自己给自己看病的一段故事说起,前几天生活比较不规律,有些疲惫,暴饮暴食,生冷不忌,有天晚上没盖好着凉了,早上5点就发烧,烧醒了,接着感觉有点恶心想吐,没过多久就吐了,吐的是昨天没消化的东西,我当时第一个反应就是,嘔而发热,小柴胡汤主之,然后随着时间一点点推移,又出现了心下两肋部,太阳穴痛等完美指针,虽然生病很痛苦,但是我内心十分笃定这是小柴胡汤证,只等药店开门,抓药熬上药就好了。总之我是忍受着疾病的摧残,等到8点药店开了门,配药熬药,喝药,一气呵成然后躺在床上睡觉了,就等着一觉醒了,热退身凉。

喝完药,我大约9点半睡得,11点多起来,发现自己还是烧的有点不舒服,再喝了一次药,到12点还是没退热,我想可能方子开错了,那时我又出现了后脑勺痛,从生病开始一直没怎么出汗,我想是不是应该是柴胡加葛根汤证,然后紧急调整了药,熬药喝药,弄完差不多是下午1点了,然后又睡了,大概下午四点起来,还是发烧,我心想坏了,应该是方子错了。后来我给自己把了把脉,脉比平时沉了一些,细了一些,无力了一些,然后又看了下舌苔,很白腻,心里一惊,这明明是外感风寒,内伤湿冷的霍香正气散嘛,我早上吐过以后,没有吐过,也没有拉肚子,只是发热身体痛。我自己一直用外感风寒的六经辩证处理问题,但是现在自己的问题是病在里不在表,就算用伤寒方去处理,也是桂枝人参汤更合适,但是自己热的厉害,要用温热药处理,也是很拼的,不过想到之前自己的几个医案加上老祖宗的理论指导,我还是开了桂枝人参汤加霍香正气散的合方,于是我又拖着疲惫的身体,抓药熬药,大概下午6点多喝上药,反正后来我就去实验室做实验了,做到十点半回来,做实验途中就是后脑勺还是有些不舒服,人挺精神了。回来把剩下的药全喝完了,第二天早上起来,屁事没有了。抓了两幅药,另一副也不用喝了。其实就算不懂中医的人,大夏天得了啥病,都会喝霍香正气水,撞上的概率比较大,可实际上我这个夏天治过的病,特别是急症,柴胡桂枝汤,黄芩汤,小青龙汤,天麻钩藤饮都有,一般很难碰到的麻黄汤也见识过。

我自己的病,被我啰里八索描述了一堆,其实也就一天不到的时间,如果开对了药,估计中午就屁事没有了,之所以开错,也是自己被平时的套路害了,外感湿邪,偏要套用外感风寒的思路,不过这也是我前几天看书,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,看古人的医案,特别是外感湿病我觉得描述的可以用伤寒论的某一方治疗,为什么他用的完全不搭边,那会我还一直有点摸不清霍香正气散怎么回事,等自己生了一场病,瞬间就搞明白了很多东西。也许这也算机缘吧。上面扯的都是中医看病的思路,估计不是中医的人,很难明白我在说什么,其实学中医的过程中,对中医的认识是不断在变化的,以前觉得中医无所不能,看书多了,就知道很多病,中医也是让病人多活些时间而已,带病延年。大家都觉得中医用来保养调理,而我却一直笃定中医是治疗急性病的最佳方式,只是太考验医生的功力而已。生病谁都会痛苦,但是中医确实能以最小的代价,很快的速度缩短你的痛苦。至于慢性病,也要看是器质性和功能性病变,大家统一的认识,都是功能性病变比较好搞定,器质性的能治疗到什么程度,也因人而异。看古人医案多了,发现其实中医的很多医案都是处理的急证,无论是新病还是旧病急性发作,患者表现的症状很明显,痛苦也很大,中药能很快缓解症状。

(至于治愈,因为古时候和现代看病的思路不一样,评价标准不一样,这个可以单独写一个答案,就不多啰嗦了)。有的人说中医很玄幻,其实中医学久了,就发现中医是很实际,很务实的,说他玄幻或者把他往玄幻里讲的,多半是不懂而已,古人怎么说,你就怎么用,比如我说的小柴胡汤,你碰到感冒的病人,嘴巴苦,头晕,太阳穴痛,差不多没跑了,就用小柴胡汤打底,再比如我这次感冒,前面几天休息不好,生冷不忌是劳倦伤脾,晚上没盖好是外感风寒,早上呕吐出来的东西,结合自己前一天吃的比较油腻加一大杯冷饮,就是内伤湿冷,舌苔白腻,脉沉细缓也指向寒湿,所以用温中健脾,芳香化湿,解表散寒就没问题。外行人看不懂中医,多半是只认识字,不知道背后的具体指向,再可怕的是玩起文字游戏,阴阳五行乱七八糟来一堆,反而越来越说不清。中医理论是抽象,但非玄幻,学中医的过程就是把抽象的东西,具体化而不是玩一些阴阳五行的游戏,把中医玄幻化。毕竟中医也是个技术活,他跟任何一门学问在学习的过程中并无区别。在临床久了,就发现有的病人按医嘱吃降压降糖药也能吃30来年没啥大事,活的健健康康,有的癌症术后病人,用中药辅助调养,身体也健健康康,这都是我看到的。从当初学中医时的狂热分子,觉得中医无所不能,通天入地,到现在对中医理性对待,克制喜爱,也不会再纠结高血压病能不能用中医治好,癌症能不能用中药治愈,毕竟我自己没有亲眼见过,也没处理过,我只能说明我见到的一些事实。就算有些病你想用中医调整,

所需要耗费的时间,金钱,精力算下来也不比西医少,更何况你得确保你能碰到一个靠谱的中医生。我给我爸看心悸的问题,从12年自己学中医两年开始,我爸就开始吃药,到现在也有差不多四年了,在去年之前因为学艺不精,心悸还断断续续有,但比之前少很多,去年这个时候调整了方子,吃了差不多半年,而且是汤剂,隔几天熬一大盆,天天喝。从调整用药起,心悸再没发作过了,但是我也不敢保证他的病完全好了,毕竟说话久了,心口一点点不舒服,舌底有瘀血,大概还是有气虚血瘀的问题,当然这也是我水平提高了一点以后,才发现的,后面还要吃药调整。我认识的一个大姐,给他家小孩治心悸,也是找遍了医生,他老家兰州,西安,北京都去看过也是天天一副药,现在情况比以前好多了,但也还没治好,当然也可以说这是学艺不精的问题,可是翻翻林佩琴的类证治裁,里面的医案也不是个个治好,有的病也是急性病症状缓解的差不多了,膏方药丸善后,服药时间也很长,所以没必要把中医捧的太高,合理看待就好。
最后还是上几张给病人看病的图,这就是个脾胃湿热引起的泄泻,吃中药以前已经拉了三天了,开的就是黄芩汤加减的,很典型的湿热利症状,古书不骗人咯,吃了药就管用。

这是我家亲戚,后脑勺长了个疙瘩,西医说是脂肪瘤,不想做手术,想吃中药试试,我也只是试一试,当时没觉得能治好,结果他吃了三天就下去了,把我也惊到了,不过后来又长出来,吃了原来的方子后,又下去了,但是没有完全下去只剩下一点点。


还是我的这个亲戚,乳房长了结节,找我开药,也是吃了几副药一边下去了,一边还有就一点。感觉还是药没吃到位,可能再吃几副就下去了。


也是因为给亲戚看病的缘故,最近在治一个乳房多发纤维瘤,目前看思路是对了,病人吃药后,症状都有明显缓解,第一张图是他有一天突然生气了,气的胸部出现一阵阵忽左忽右的刺痛,在我看之前已经通了几天了,吃了药第二天胸部的痛就缓解很多了,后面又吃了就几天药,自述对情绪缓解也有一定作用,当然我是主要治他那个纤维瘤的,这些症状有缓解只能说明药是对症的,第一次治疗按血淤走的,吃了八副屁用没有,后来换了方子,思路对了效果也出来了,再反思中医理论,还是那句话古人不骗人咯,但真心想把这个纤维瘤治好,还是有待观察。


最后是我研究生导师的一个病人,八十多岁的老人脚烫伤以后,一个多月还没好,医院说要植皮,后来问我中医有啥办法,我说了下我的想法,然后就去我老师那边看了,效果真心好。前后看了两次总共16副中药


我的一些病人都是通过问诊加舌诊看的,效果不错,在这里还要补充说明一下,真的不要把脉诊看的太玄幻,四诊望闻问切,都只是收集病人信息的一种方式,四诊全面,是因为信息越多,参考的东西越多,越不容易出错,如果通过舌诊和问诊就能收集足够多的信息,脉诊也没那么重要,最重要的还是医生的思路,这个最重要的,如果一个医生主要通过脉诊看病,那脉诊对他就很重要,如果通过问诊看病,比如我,脉诊就可有可无,所以不要把脉诊看的那么玄幻,他只是收集信息的一种手段而已。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
最新评论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