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即注册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!connect_header_login!

!connect_header_login_tip!

搜索
wangyangguang
发表于: 2019-5-8 18:55:19 | 只看该作者 |倒序浏览

3. 辛为何能润?《素问·藏气法时论》:“肾苦燥,急食辛以润之,开腠理,致津液,通气也”。后面就给了解释,即辛味开腠理通气的功能,使得津液疏布。这说明,燥证的病因病机并非完全是燥邪或阴虚津亏所致,还有一种情形就是水道调节失司,疏泄失常,导致津液无法四达所致。也就是是说,如果三焦或者肝的功能出现问题,也可能会导致这种燥证,哪怕此时体内还有湿邪(比如仍会出现口渴等情形)。
不过,通过对比陶弘景的《辅行诀》(内容来自《汤液经法》,已失传)可知,传本可能存在传抄之误。比较如下:


《辅行诀》:陶云:肝德在散。故经云:以辛补之,以酸泻之。肝苦急,急食甘以缓之,适其性而衰之也。
《内经》:肝欲散,急食辛以散之,用辛补之,酸写之。肝苦急,急食甘以缓之。


补泻是相对于五脏所欲与所恶而言的:顺其性(德)为补,逆其性为泻。所以对于肝而言,辛散为补,散太过则急,故酸收为泻。


《辅行诀》:陶云:心德在耎。故经云:以咸补之,苦泻之;心苦缓,急食酸以收之。
《内经》:心欲软,急食咸以软之,用咸补之,甘写之。心苦缓,急食酸以收之。


同样,心以咸软为补,自然苦坚为泻。所以《内经》在传抄有错讹。软太过则缓,故酸收之。


《辅行诀》:陶云:脾德在缓。故经云:以甘补之,辛泻之;脾苦湿,急食苦以燥之。
《内经》:脾欲缓,急食甘以缓之,用苦写之,甘补之。脾苦湿,急食苦以燥之。
甘能缓,辛能散,上面说肝苦急可知,辛泻脾才对,而不是苦。


《辅行诀》:陶云:肺德在收。故经云:以酸补之,咸泻之;肺苦气上逆,急食辛以散之,开腠理以通气也。
《内经》:肺欲收,急食酸以收之,用酸补之,辛写之。肺苦气上逆,急食苦以泄之。
肺欲收,收得太过就造成气上逆,所以肺苦气上逆,而苦味坚,没有泄气上逆的功能,所以内经传抄有误,应是肺气上逆以辛散之才对;至于肺用咸泻还是辛泻,按理说收的对立面是散,所以应该是辛泻,而不是咸泻。


《辅行诀》:陶云:肾德在坚。故经云:以苦补之,甘泻之;肾苦燥,急食咸以润之,至津液生也。
《内经》:肾欲坚,急食苦以坚之,用苦补之,咸写之。肾苦燥,急食辛以润之,开腠理,致津液,通气也。
坚的反面自然是软,所以肾以咸泻。坚太过则燥,故以辛润之(取其散意)。


总结一下:肝德在散,以辛补之,以酸泻之;肝苦急,急食甘以缓之。心德在软,以咸补之,苦泻之;心苦缓,急食酸以收之。脾德在缓,以甘补之,辛泻之;脾苦湿,急食苦以燥之。肺德在收,以酸补之,辛泻之;肺苦气上逆,急食辛以散之。肾德在坚,以苦补之,咸泻之;肾苦燥,急食咸以润之。
跳转到指定楼层
分享到:  !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!!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! !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!!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! !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!!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! !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!!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!
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主题:590 | 回复:737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